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

日本人的環保觀

當香港政府還在計劃如何推行家居廢物收費的時候,其實不少國家早已實行這種政策,減廢成效亦十分顯著,而日本人在這方面尤其用心,從大公司到小市民,各有一套處理廢物的學問。

分類回收 積少成多
對於廢物處理,香港人通常都是分成三類:廢紙、鋁罐和塑膠,比較起來,日本人在處理廢物方面,就細緻和認真得多。在辦公室文件處理器材生產商Ricoh位於東京銀座的寫字樓內,可以見到很多不同分類的回收箱,單是廢紙也會分開不同種類來收集,例如再造紙品、報紙雜誌、機密文件等,還有文具、電芯、CD,甚至郵票等各有收集箱,如此仔細,只因方便送到合適的地方循環再造。只要每人每日做多一點點,累積的成果,對環境大有裨益,一90厘米高的舊報紙,等如一棵樹;一個回收玻璃樽所節省的能量,足夠電腦運行25分鐘;至於膠樽上面的樽蓋,儲夠800個,就可以換到一劑捐贈疫苗,大家同心協力分類回收,既環保又可以做善事,一舉數得。

減少廢料棄置
其實最佳的廢物處理方法,就是從源頭開始減廢,而要有效減廢,則有賴各人自律,減少製造廢物。在Ricoh位於沼津的工場內,設有一個中央回收市場,專門收集各部門的廢棄物,場內分成12個不同區域,每個區域又會再仔細分開廢料的棄置位置,當各部門送廢棄物到這裡時,先要紀錄重量,每月結數,過重就要收費,這個辦法,可以令大家物盡其用,減少棄置廢物,而回收市場又會將物料送去循環再用,務求達至零堆填廢料的目標,零堆填廢料意指100%資源回收,無任何廢料送到堆填區,早在2001年,Ricoh在全球各主要生產基地上,已經達到零堆填廢料的目標。

掉垃圾先分類 再擇日棄置
大公司會認真處理廢物之外,日本居民每日亦會很仔細地處理家居垃圾,分類之時,更有不少額外功夫,例如膠樽上的招紙要撕出來分開棄置,膠樽則要清洗乾淨;牛奶紙盒亦要沖洗及拆成扁平狀,至於報紙雜誌,則要整齊地綑成一等等,而掉棄之時,更要按不同日子分別掉到街上,方便衛生部門收集處理,假如在不適當的日子掉出非當天處理的垃圾,衛生部不會處理之餘,鄰居更會將那袋垃圾原封不動送回你家門前,就是這種自律和互相監察的特質,令日本這個國家可以保持整潔健康的形象環保廢料回收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