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理治療 於運動員或學習形體藝術人士,都渴望擁有柔韌筋骨,但原來關節過於寬鬆,有可能患上關節過鬆症。患者關節因缺乏足夠鞏固的筋腱組織保護,可增加扭傷甚至脊椎移位機會,必須多操練強化筋腱肌肉,以減低運動時受傷風險。
先天基因主導
是否伸展運動或瑜伽練習過量,便會患上關節過鬆症?脊骨神經科醫生解釋,關節的鬆緊度,除可透過後天訓練外,更大程度受遺傳基因影響,患者亦以先天體質問題為多。部分人受基因影響,關節周邊筋腱韌帶力量較弱,難以為關節提供足夠的定位和保護,故較易發生關節移位問題。後天訓練者,問題多集中在一些大關節位,如腰、大腿、上肩等。天生關節過鬆人士,細至手指關節的柔韌度,亦異於常人。醫學上要判斷是否患上此症,除臨床診斷外,還可以「拜登指數」計算患者的關節柔韌度,是否處於正常值。患者體形多數較為修長,而皮膚亦會較為鬆弛。
嚴重致脊椎滑脫
醫生又補充,都市人常誤以為只有關節僵硬才會有疼痛受傷,其實過鬆者受傷風險同樣高,且須更長時間才可復原。因韌帶過於寬鬆,除容易扭傷、拉傷外,穩定關節的重擔會落在肌肉身上,最終令肌肉過於繃緊,因而引起不同程度的腰痠背痛。另外,肌肉繃緊亦會影響血流減慢而有礙復原速度。最重要是影響到脊椎健康,因脊椎內有大量神經,輕微移位已可損害身體各內臟的機能,如不幸出現脊椎滑脫,更有機會影響活動能力,甚至導致半身癱瘓,而患上脊椎側彎、肩頸僵硬的比例,亦會較常人高。
衝擊波消炎助復原
對患者而言,脊醫會先利用手法治療,以矯正錯位的關節,其次會再利用各類物理治療儀器,消除扭傷錯位引起的炎症。如聚焦式體外衝擊波療法,可將衝擊波集中導入受傷部位,增加患處血液循環,加快消炎和減輕疼痛,同時刺激患處自我修復功能。復原後即可透過有系統的各類抗阻力運動訓練,加強關節的穩定性,並改善附近軟組織的緊密度,進一步預防受傷。
■關節受傷移位後極脆弱,衝擊波治療有助消炎止痛。
■不論長幼的關節過鬆症患者,均遠較常人容易扭傷關節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